<form id="nrnrz"><nobr id="nrnrz"></nobr></form>

      <address id="nrnrz"><nobr id="nrnrz"><meter id="nrnrz"></meter></nobr></address><form id="nrnrz"><nobr id="nrnrz"><meter id="nrnrz"></meter></nobr></form><form id="nrnrz"></form>

      <address id="nrnrz"></address>

        <address id="nrnrz"></address>

        今天是2022年8月20日 星期六,歡迎光臨本站 

        法規政策

        安徽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進一步推進安全生產“鑄安”行動常態化實效化和風險管控“六項機制”制度化規范化的通知

        文字:[大][中][小] 2020/2/12     瀏覽次數:    
        各市、縣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門、各直屬機構:

        為全面提升安全生產工作水平,促進全省安全生產形勢持續平穩向好,經省政府同意,現就進一步推進安全生產“鑄安”行動常態化實效化和風險管控“六項機制”制度化規范化通知如下:

        一、總體要求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為指引,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及省委、省政府關于安全生產工作的重大決策部署,牢固樹立安全發展理念,弘揚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思想,堅守“發展絕不能以犧牲安全為代價”這條不可逾越的紅線,持續推進以“嚴執法、排隱患、強管理、保安全”為主要內容的安全生產“鑄安”行動和風險查找、研判、預警、防范、處置、責任“六項機制”建設,堅持常管長嚴、常態長效,推動構建安全風險分級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預防工作機制,切實做到全過程安全監管、全覆蓋排查隱患、全方位防范風險、全鏈條落實責任,實現遏制重大以上事故、防范較大事故、事故起數和死亡人數下降的“一遏制、一防范、兩下降”目標,為建設現代化五大發展美好安徽提供堅強的安全保障。

        二、推進安全生產“鑄安”行動常態化實效化

        以“嚴執法、排隱患、強管理、保安全”為主題開展常態化監管執法,建立問題、責任、整改“三個清單”,實現覆蓋全省所有地區、所有行業領域、所有生產經營單位、所有流程環節“四個全覆蓋”,做到不留盲區、不留死角、不留余地、不留尾巴“四個不留”,確?!拌T安”行動取得實效。

        (一)深入推進生產安全事故隱患排查治理常態化實效化。

        1.各類企業健全完善隱患排查治理和建檔監控常態化管理機制,定期組織開展隱患排查治理,確保整改措施、責任、資金、時間和預案“五落實”;建立健全信息化管理系統,實行全過程簽字確認和存檔備查;重大隱患按規定及時向有關部門和職工(代表)大會報告,實現“自查、自改、自報”閉環管理。(牽頭責任單位:省安全監管局,協同配合單位:省安委會有關成員單位)

        2.各級安全監管部門和其他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建立與企業聯網的隱患排查治理信息系統,依法依規開展常態化監督檢查。(牽頭責任單位:省安全監管局,協同配合單位:省安委會有關成員單位)

        3.各級安全監管部門和其他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健全專家排查隱患制度,完善重大隱患治理第三方評估機制。(牽頭責任單位:省安全監管局,協同配合單位:省安委會有關成員單位)

        4.各級政府加強隱患排查治理工作領導,協調解決重大問題,安排專項資金用于應當由政府負責的隱患治理;對重大事故隱患明確有關部門跟蹤督辦,并向社會公布,必要時由本級政府掛牌督辦。(責任單位:各市人民政府)

        (二)深入推進安全生產執法監管常態化實效化。

        1.各級安全監管部門和其他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科學制定、規范實施年度執法檢查計劃,對重點企業實現年度監督檢查全覆蓋;深入推行“雙隨機、一公開”,推進現場執法檢查全過程信息化管理,建立完善執法信息公開制度,不斷擴大“雙隨機”抽查涵蓋的行業領域及企業范圍。(牽頭責任單位:省安全監管局,協同配合單位:省安委會有關成員單位)

        2突出重點時段、重點領域、重點企業、重點部位、重點環節,開展明查暗訪、突擊檢查、回頭檢查、交叉檢查等,用足用好執法監管措施和手段,切實解決檢查多、執法少和執法寬松軟的問題。(牽頭責任單位:省安全監管局,協同配合單位:省安委會有關成員單位)

        3依據企業所屬行業領域、隸屬關系、規模大小、風險等級等,實行省、市、縣三級分級、分行業執法,確保每個企業有一個部門負責日常執法監管。(牽頭責任單位:省安全監管局,協同配合單位:省安委會有關成員單位)

        (三)深入推進安全生產法治建設常態化實效化。

        1.各級政府及其有關部門進一步落實安全生產“打非治違”工作責任制,嚴格落實停產整頓、關閉取締、上限處罰、追究法律責任等“四個一律”執法要求,嚴格執行曝光重大安全隱患、懲治典型違法行為、通報“黑名單”生產經營企業、取締非法違法企業、關閉不符合安全生產條件企業等“五個一批”執法措施,充分運用《安全生產法》《安徽省安全生產條例》等法律法規賦予的查封、扣押、停電、停水、吊銷證照以及停產停業等執法手段,依法嚴厲打擊各類非法違法行為。(牽頭責任單位:省安全監管局,協同配合單位:各市人民政府、省安委會有關成員單位)

        2.各級安全監管部門和其他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督促企業依法依規、誠實守信開展安全生產經營建設活動,徹底治理違章指揮、違章作業、違反勞動紀律等各類違規行為;按規定將存在嚴重違法行為的企業納入安全生產失信聯合懲戒“黑名單”管理,每季度集中發布。(牽頭責任單位:省安全監管局,協同配合單位:省安委會有關成員單位)

        3.健全完善行政執法和刑事司法銜接制度,制定安全生產行政執法機關移送涉嫌犯罪案件有關規定,進一步規范安全生產行政執法和刑事司法銜接移送標準和流程,完善安全生產違法線索通報、案件移送與協查機制。(牽頭責任單位:省安全監管局,協同配合單位:省高院、省檢察院、省公安廳)

        (四)深入推進安全生產基礎能力建設常態化實效化。

        1.各級政府完善安全生產投入長效機制,依規設立安全生產專項資金,并列入年度財政預算;落實促進隱患治理和推廣應用安全生產新技術、新裝備的政策措施;推行安全生產責任保險制度,督促企業落實安全生產費用提取管理使用制度,健全完善企業持續加大安全生產投入的激勵約束機制;加強安全監管監察保障能力建設,完善負有安全監管職責的部門監管執法經費保障機制。(責任單位:各市人民政府)

        2.強化安全生產科技支撐能力,開展安全生產關鍵技術攻關和重大智能裝備研發,促進成果轉化。在煤礦、非煤礦山、危險化學品、民爆物品等高危行業領域全面推進“機械化換人、自動化減人”科技強安行動,建成一批安全生產機械化和自動化程度高的示范企業。(牽頭責任單位:省安全監管局、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安徽煤礦安全監察局、省國防科工辦,協同配合單位:省科技廳、省財政廳)

        3.大力推進企業安全風險分級管控、事故隱患排查和安全質量達標“三位一體”的安全生產標準化體系建設;強化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動態達標主體責任,完善企業內部動態達標考核獎懲工作機制。嚴格落實企業安全教育培訓制度,加強全員安全生產培訓,確保高危行業企業主要負責人、安全管理人員和特種作業人員持證率達到100%。(牽頭責任單位:省安全監管局,協同配合單位:省安委會有關成員單位)

        4.建立以安全生產為基礎的綜合性、全方位、系統化的城市安全發展體系,全面提高城市安全保障水平。研究制定加強農業農村安全生產工作的辦法措施,探索建立城鄉統一的安全生產管理制度體系,加強農業農村生產經營建設活動安全監管,為鄉村振興提供良好的安全環境。(牽頭責任單位:省安全監管局、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農委,協同配合單位:省安委會有關成員單位)

        (五)深入推進重點行業領域專項治理常態化實效化。

        1.持續開展煤礦瓦斯、水害、火災等重大災害治理,強化金屬非金屬地下礦山和尾礦庫“頭頂庫”專項治理,全面提升礦山本質安全水平;大力推進危險化學品安全綜合治理,實施城鎮人口密集區?;飞a企業搬遷改造工程。(牽頭責任單位: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安徽煤礦安全監察局、省安全監管局,協同配合單位:省發展改革委、省科技廳、省財政廳)

        2.緊盯“兩客一?!钡戎攸c車輛,對各類道路交通違法行為“零容忍”;狠抓道路客運等安全治理和公路安全生命防護工程建設,改善公路交通安全基礎設施,提升公路通行安全系數。(責任單位:省公安廳、省交通運輸廳)

        3.以防坍塌事故為重點,開展建筑施工安全專項治理行動;以易燃易爆單位、人員密集場所等為重點,推進電氣火災、高層建筑和電動自行車消防綜合治理;針對鍋爐、電梯、氣瓶、場(廠)車等高風險特種設備,開展安全專項治理行動;抓好金屬冶煉企業高溫熔融金屬作業、檢維修作業、煤氣作業等風險較大作業環節的專項治理。(責任單位: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公安廳、省質監局、省安全監管局)

        4.深入推進油氣管線、民爆物品、水上交通、漁業船舶、農業機械、鐵路、民航、旅游、電力及工商貿等重點行業領域專項治理。(責任單位:省能源局、省國防科工辦、省交通運輸廳、省農委、省旅游發展委、國家能源局華東監管局安徽業務辦、省經濟和信息化委、省安全監管局)

        三、推進安全生產風險管控“六項機制”制度化規范化

        堅持風險預控、關口前移、重心下沉,把查找、研判、預警、防范、處置、責任“六項機制”建設貫穿于安全生產工作的全過程。

        (一)以風險分級查找為基礎,以“三化”為重點推進查找機制建設。

        1.促進風險查找標準規范化。省、市、縣及有關部門制定本地、本行業、本單位安全風險點查找指導手冊,不斷完善并逐步上升為地方標準、行業標準或企業標準, 2左右基本建立全覆蓋的風險查找標準規范體系。(牽頭責任單位:省安全監管局,協同配合單位:各市人民政府、省安委會有關成員單位)

        2.推動風險查找管理信息化。建設安全生產風險管控信息系統,各地、各部門、各單位建立風險采集、報送機制,依據安全風險點查找指導手冊和有關標準規范查清風險點,并將風險點基本情況、風險等級和監控措施等錄入風險管控信息系統,根據風險點的變化情況實時動態更新。(牽頭責任單位:省安全監管局,協同配合單位:各市人民政府、省安委會有關成員單位)

        3.落實風險查找主體全員化。拓寬風險查找渠道,加大《安徽省安全生產舉報獎勵辦法》宣傳及舉報核查、兌現力度,鼓勵、發動廣大群眾特別是企業職工舉報安全生產風險、重大事故隱患和非法違法行為。(牽頭責任單位:省安全監管局,協同配合單位:各市人民政府、省安委會有關成員單位)

        (二)以風險分級管理為抓手,以“四制”為重點推進研判機制建設。

        1.建立風險分級制。各地、各部門、各單位對查找出的風險進行科學評估、研判,對不同類別的安全風險,采用相應的風險評估方法確定安全風險等級,并制定落實監控措施。安全風險等級從高到低劃分為重大風險、較大風險、一般風險和低風險,分別用紅、橙、黃、藍四種顏色標示,對于重大風險、較大風險要登記造冊,實現臺賬化管理。(牽頭責任單位:省安全監管局,協同配合單位:省安委會有關成員單位)

        2.建立風險交辦制。按照“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對研判為重大風險的,由省級安全監管部門或其他負有安全監管職責的部門于3工作日內向治理責任單位發函交辦;對研判為較大風險的,由市、縣級安全監管部門或其他負有安全監管職責的部門于3個工作日內向治理責任單位發函交辦。(牽頭責任單位:省安全監管局,協同配合單位:省安委會有關成員單位)

        3.建立風險通報制。各級安全監管部門或其他負有安全監管職責的部門對交辦的風險治理情況實行一月一調度、一季度一通報,并督促治理責任單位對重大、較大風險在醒目位置和重點區域設置安全風險公告欄,制作安全風險告知卡,標明主要安全風險、危害因素、風險預防、事故后果、應急措施及報告方式等內容。(牽頭責任單位:省安全監管局,協同配合單位:省安委會有關成員單位)

        4.建立風險銷號制。重大、較大風險治理完畢后(通過采取防控措施等降低到一般風險或低風險視為治理完畢)由治理責任單位主要負責人簽字確認,向交辦單位提出銷號申請,交辦單10工作日內組織核查或驗收,符合銷號條件的從風險管控信息系統中移除,重大風險銷號要向社會公示。(牽頭責任單位:省安全監管局,協同配合單位:省安委會有關成員單位)

        (三)以安全監測信息系統為支撐,以深化建設應用為重點推進預警機制建設。

        1.加快安全風險防控監測信息系統建設。加快推進道路交通、城市管網、消防、危險化學品監測信息系統建設;在煤礦、非煤礦山、建筑施工、民用爆炸物品、冶金煤氣等行業領域開展安全防控監測信息系統試點建設并逐步推廣。2018年完成高速公路全程視頻監控管理系統和惡劣氣象條件監測預警系統“兩個系統”建設,2019年完成城市管網、消防、危險化學品監測信息系統建設,2020年基本建成覆蓋各重點行業領域的安全防控監測信息系統。責任單位:省公安廳、省交通運輸廳、省安全監管局、省經濟和信息化委、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國防科工辦)

        2.拓展監測信息系統應用。依托安全生產信息化平臺,強化安全風險管控以及數據應用,加強安全風險數據分析和互聯共享,推進監測監控、自動化控制和緊急避險、自救互救等設施設備的使用,提高安全監管監察科學化水平和風險預警防控能力。(牽頭責任單位:省安全監管局,協同配合單位:省安委會有關成員單位)

        (四)以遏制重大以上事故為目標,以防患于未然為重點推進防范機制建設。

        1.加強安全風險源頭管控。各地要在城鄉規劃建設管理中充分考慮安全因素,尤其是城市公用基礎設施、石油天然氣管道、城鎮燃氣管線等的安全問題。加強城鄉規劃安全風險的前期分析,實行重大安全風險“一票否決”,嚴禁在人口密集區建設高風險項目,嚴禁在高風險項目周邊設置人口密集區。明確高危行業企業最低生產經營規模標準,嚴禁新建不符合產業政策、不符合最低規模、采用國家明令禁止或淘汰的設備和工藝要求的項目,現有企業不符合相關要求的要責令整改。責任單位:各市人民政府)

        2.強化重點區域安全風險管控。各地要組織對公共區域內的安全風險進行全面辨識和評估,根據風險分布情況和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確定重點區域安全風險等級,并結合企業報告的重大安全風險情況,匯總建立重點區域安全風險數據庫,繪制區域“紅橙黃藍”四色安全風險空間分布圖。對不同等級的安全風險,采取有針對性的管控措施,實行差異化管理;對高風險等級區域,實施重點監控,加強監督檢查。責任單位:各市人民政府)

        3.嚴格控制高風險區域人員密度??茖W合理控制煤礦、非煤礦山、危險化學品、建筑施工、粉塵涉爆、涉氨制冷、冶金煤氣等高風險和勞動密集型作業場所操作人員數量。嚴格執行危險工序隔離操作規定,嚴格控制單位空間作業人員數量。加強大型交通樞紐設施狀態和運營狀況監測,建立大型經營性活動備案制度和人員密集型作業場所安全防范規定。責任單位:省安全監管局、安徽煤礦安全監察局、省經濟和信息化委、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交通運輸廳、省公安廳)

        (五)以提高應急救援能力為導向,以竭力避免人員傷亡為重點推進處置機制建設。

        1.健全快速應急響應機制。按照統一指揮、專常兼備、反應靈敏、上下聯動、平戰結合的要求,健全省、市、縣三級安全生產應急救援管理工作機制。事故發生后,各級政府及其有關部門負責人根據事故等級,按照國家及省有關規定,及時趕赴事故現場;各有關部門在職責范圍內做好交通、醫療、通信、供電、供水、氣象、環保等服務,以及應急救援隊伍、裝備、物資等保障工作。(牽頭責任單位:省安全監管局、各市人民政府,協同配合單位:省安委會有關成員單位)

        2.加強應急保障能力建設。健全完善應急救援財政支持保障、社會化服務補償、“生命通道”保障、應急裝備物資征用等制度。實施省安全生產應急救援基地和隊伍共建項目,按照“省市共建、政企共建”的方式引導地方和企業加大投入,提升裝備建設和專業化水平。繼續加強礦山、危險化學品、金屬冶煉等專業應急救援隊伍建設規劃,優化整合省、市和企業專業應急救援隊伍布局,逐步形成覆蓋全省、布局合理的專業應急救援力量體系。加快消防應急救援基地建設,依托國家礦山應急救援淮南隊、中煤新集隊建設礦山應急救援基地,依托安徽省?;瘧本仍矐c石化隊、合肥紅四方隊、淮南淮化隊、蕪湖融匯隊、淮北臨渙隊建設危險化學品應急救援基地,依托安徽省金屬冶煉應急救援馬鋼隊建設金屬冶煉應急救援基地。充分發揮消防、森林、地震等綜合救援隊伍骨干作用,大力推進安全生產應急救援職業化建設。(牽頭責任單位:省公安廳、省安全監管局、省林業廳、省地震局、各市人民政府,協同配合單位:省安委會有關成員單位)

        3.發揮應急預案基礎性指導性作用。開展基于風險評估的應急預案優化工作,充分發揮應急預案引領、指導應急準備的基礎性作用,重視事故救援評估對改進應急預案和加強應急準備工作的指導作用。督促指導企業開展無腳本應急預案演練,加強員工應急預案培訓工作。在安全風險高的重點崗位推廣應急處置卡,提高員工應急處置和自救互救能力。(牽頭責任單位:省安全監管局,協同配合單位:省安委會有關成員單位)

        (六)以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為核心,以齊抓共管為重點推進責任機制建設。

        1.嚴格落實領導責任和行業部門監管責任。按照“黨政同責、一崗雙責、齊抓共管、失職追責”的要求,貫徹執行《地方黨政領導干部安全生產責任制》規定,并制定我省實施細則。按照“管行業必須管安全、管業務必須管安全、管生產經營必須管安全”的要求,厘清各有關部門安全監管責任并納入部門“三定”規定。(牽頭責任單位:省安委辦、省編辦,協同配合單位:各市人民政府、省安委會各成員單位)

        2.嚴格落實企業主體責任。建立健全企業全員安全生產責任制,依法明確所有層級、各類崗位從業人員的安全生產責任,建立健全公示、教育、考核機制。(牽頭責任單位:省安全監管局,協同配合單位:省安委會有關成員單位)

        3.建立安全生產約談制度。嚴格執行《安徽省安全生產約談實施辦法》,對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及省委、省政府安全生產重大決策部署不堅決、不到位,或發生重特大生產安全責任事故,或安全生產工作不力、較大事故頻發的,由省政府負責人約談市政府負責人。(牽頭責任單位:省安全監管局,協同配合單位:省安委會有關成員單位)

        4.嚴格生產安全事故調查。進一步明確事故調查組組長負責制和成員責任制,建立事故調查報告過問記錄制度、行刑移送制度、事故防范措施整改落實評估制度。規范事故調查報告內容,強化事故調查分析技術支撐體系,設立事故調查報告技術、應急和管理專篇。嚴格按照國家及省有關規定實行事故分級調查、典型事故提級調查,重大事故以及由省政府提級調查的典型較大事故調查報告,提請省政府常務會議審議。嚴格事故責任追究,實行“一案雙查”,在追究企業主體責任的同時,對責任不落實、監管不到位、執法不嚴格甚至失職瀆職的公職人員,依法依規嚴肅追責問責。(牽頭責任單位:省安全監管局,協同配合單位:省安委會有關成員單位)

        5建立安全生產重大事項通報制度。各級安全監管部門定期將本地區安全生產情況及有關部門安全生產工作情況上報同級監察機關;在督查、檢查、巡查、考核過程中發現的重大問題及安全隱患,在督促有關地區和部門進行整改的同時,同步抄報同級監察機關。(責任單位:省安全監管局)

        6.強化安全生產考核結果運用。嚴格執行安全生產“一票否決”制度,將安全生產考核結果與履職評定、職務晉升、獎勵懲處等掛鉤,凡受到“一票否決”的地區和部門,取消年度內各類評先資格。發生重大以上生產安全責任事故,根據情節輕重,按規定追究相關領導和直接責任人的責任。(責任單位:省安委辦,協同配合單位:省安委會有關成員單位)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各地要結合實際制定實施方案和年度工作計劃,統一組織開展轄區內的安全生產“鑄安”行動和風險管控“六項機制”建設。各有關部門要加強對本行業領域的指導協調和監督檢查,形成工作合力。各生產經營單位要切實履行主體責任,落實相關工作要求。省安全生產委員會將有關工作情況納入巡查、督查、考核重要內容,嚴格兌現獎懲。

        (二)深入宣傳引導。各地、各部門、各單位要深入開展安全生產社會化宣傳教育,及時總結、宣傳、推廣先進典型和經驗做法,對嚴重非法違法行為和典型案例要公開曝光,充分運用各類宣傳載體,采取多種形式,引導廣大企業職工和社會公眾積極參與,切實提升全社會安全生產意識。

        (三)統籌協調推進。各地、各部門、各單位要把開展安全生產“鑄安”行動和風險管控“六項機制”建設作為推進安全生產工作的重要抓手,與當前正在推進的安全生產領域改革發展有機結合起來,注重統籌,標本兼治,加強協調,務求實效,促進安全生產責任落實。

        附件:重點工作任務分工

                               安徽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2018526


        附件

        重點工作任務分工

        序號

        重點工作內容

        牽頭部門

        協同配合部門

        完成時限

        1

        各級安全監管部門和其他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建立與企業聯網的隱患排查治理信息系統,依法依規開展常態化監督檢查。

        省安全監管局

        省安委會有關

        成員單位

        201912

        2

        健全完善行政執法和刑事司法銜接制度,制定安全生產行政執法機關移送涉嫌犯罪案件有關規定,完善安全生產違法線索通報、案件移送與協查機制。

        省安全監管局

        省高院、省檢察院、省公安廳

        20196

        3

        省、市、縣及有關部門制定本地、本行業、本單位安全風險點查找指導手冊,建立全覆蓋的風險查找標準規范體系。

        省安全監管局

        各市人民政府、省安委會有關成員單位

        20206

        4

        建立風險分級制、交辦制、通報制、銷號制。

        省安全監管局

        省安委會有關

        成員單位

        201812

        5

        加快推進道路交通、城市管網、消防、危險化學品監測信息系統建設。

        省公安廳、省交通運輸廳、省安全監管局、省經濟和信息化委、省住房城鄉建設廳

        省安委會有關

        成員單位

        2018年完成高速公路全程視頻監控管理系統和惡劣氣象條件監測預警系統建設,2019年完成城市管網、消防、危險化學品監測信息系統建設

        6

        強化安全風險防控監測信息系統建設。在煤礦、非煤礦山、建筑施工、民用爆炸物品、冶金煤氣等行業領域開展安全防控監測信息系統試點建設并逐步推廣。

        省安全監管局、省經濟和信息化委、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國防科工辦

        省安委會有關

        成員單位

        2020年基本建成覆蓋各重點行業領域的安全防控監測信息系統

        7

        健全快速應急響應機制。健全省、市、縣三級安全生產應急救援管理工作機制。

        省安全監管局、

        各市人民政府

        省安委會有關

        成員單位

        201912

        8

        加快消防應急救援基地建設,依托國家礦山應急救援淮南隊、中煤新集隊建設礦山應急救援基地,依托安徽省?;瘧本仍戏始t四方隊、淮南淮化隊等建設危險化學品應急救援基地,依托安徽省金屬冶煉應急救援馬鋼隊建設金屬冶煉應急救援基地。

        省公安廳、省安全監管局、安徽煤礦安全監察局

        省安委會有關

        成員單位

        20206

        9

        充分發揮消防、森林、地震等綜合救援隊伍骨干作用,大力推進安全生產應急救援職業化建設。

        省公安廳、省安全監管局、省林業廳、省地震局

        省安委會有關

        成員單位

        201912

        10

        嚴格實施《地方黨政領導干部安全生產責任制》規定,并制定我省實施細則;厘清各有關部門安全監管責任并納入部門三定規定。

        省安委辦、

        省編辦

        各市人民政府、省安委會各成員單位

        20196

        返回上一步
        打印此頁
        在線咨詢
        在線客服1在線客服1
        在線客服:
        0563-6028856 13966232716

        請掃描二維碼訪問

        [向上]

        皖公網安備 34182202342029號

        免费精品国偷自产在线洗澡,久久免费观看少妇高潮A片,男女作爱免费网站,久久被弄到高潮